北京石榴苗相关知识
一、品种特性与适应性
品种选择
大青皮甜石榴苗:果实扁球形,单果重400~600克,果面黄绿色,向阳面有红晕,籽粒鲜红色,味甜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%—15.5%,成熟期9月上中旬,耐贮运。树体高大,树势较强,丰产,适应性强,但内膛小枝易枯死,大枝光腿现象明显,多年生枝结果后易弯曲下垂。
软籽石榴苗:果实圆球形,单果重210—430克,果面黄绿色,阳面有红晕,籽粒白色,味甘甜,含可溶性固形物10%—13%,品质中上,8月下旬成熟。树体较小,树势较弱,枝条紊乱。
泰山大红石榴苗:果实近圆形或扁圆形,单果重400—450克,果面鲜红色,光洁有光泽,籽粒鲜红色,粒厚,平均百粒重54克,味甜微酸,含可溶性固形物17%—19%,9月下旬至10月初成熟,较耐贮运。树体高大,树势健壮,早实丰产稳产,抗旱,耐瘠薄。
蒙阳红石榴苗:在河阴石榴基础上嫁接突尼斯软籽石榴枝条,兼具本地石榴抗冻能力及成长速度。栽植后2年可部分结果,3年后结果,3年亩产550~1000公斤,5年后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。抗旱、抗病、不裂果,适应范围广,择土不严,平原、丘陵、浅山均可种植。
气候适应性
石榴喜光、喜温暖气候,北京背风向阳处可露地栽植。北京冬季气温较低,最低可达-10℃以下,而石榴低于-20℃枝干易冻死,因此种植时需注意防寒,可采用培土、覆盖等方法保护根系。同时要注意春季晚霜的危害。
土壤适应性
石榴喜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土壤,pH值在4.5—8.2范围内均可生长,对土壤要求相对较低,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土壤,北京沙质土壤较多,排水良好,符合其生长需求。
二、栽培管理技术
选址与栽植
选址: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区域进行栽培,避免风力较大的地区,以防对石榴生长造成不利影响。
栽植时间:一般在春季2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定植。
栽植密度:株行距一般2×3m为宜,每666.7平方米111株。
栽植方法:选择大苗进行栽植,将苗木直立放入穴内,确保根系展开,分层填土并踩实,使土壤与根部紧密接触,填土至地面平齐,并充分浇水以定根。在穴内施加适量基肥,建议每穴施加猪粪、鸡粪或沤制好的饼肥20—25千克,堆肥50千克,过磷酸钙1千克,尿素0.5千克。栽植后可使用地膜或秸秆等保温材料进行覆盖,有助于提前发芽和扎根。
整形修剪
树形选择:树形一般有单干形和多干形两种。单干整形修剪一般保留一条主干,栽后在树干高80—100厘米处定干,上部保留3—5个健壮的主枝,其余剪掉。冬季将保留的主枝短截1/3,经过2—3年的培育,树形会逐渐形成自然开心形。多干整形修剪在第1年任其生长,第2年保留2—4个主干,每个主干保留3—5个主枝,让它们向周围发展,形成自然圆头形。
修剪要点:在整形定干的基础上,秋季应剪除树冠中的横生枝、过密枝、徒长枝、细弱枝、病虫枝和枯死枝,使树冠内的枝条稀疏均匀,有利于通风透光。对于衰老的树,要重点修剪部分衰老枝,选择保留旺盛的徒长枝培养成结果枝,更新树冠。
肥水管理
水分管理:石榴树苗栽种后,需要适量浇水,以保持土壤湿润,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积水。夏季多雨季节,大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积水,防止石榴树根部长时间积水,影响正常生长发育。
施肥管理
基肥:在石榴树种植时,可以使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,尽量避免使用化肥。每年秋末冬初施用适量的基肥。
追肥:春季新芽开始萌发时,可施加一次含氮量较高的肥料,待枝叶生长旺盛时再补充一次氮肥。4月到5月的花芽分化期之前,应逐渐减少氮肥的使用量,并开始追施一些磷钾元素的肥料,如磷酸二氢钾等。平时也可多施一些腐熟的有机肥,如饼肥、鸡粪等。在果实挂果期,为促进果实成熟,可适量施用薄肥,例如在浇水时加入少量复合肥。追肥时可喷施一定量的水溶肥,条件允许时,可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。
三、病虫害防治
病害防治
干腐病:在开花前后各喷洒一次40%多菌灵800倍液,6月末至7月初再喷洒70%甲基硫菌灵800倍液,主要喷洒树干。
褐斑病: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,交替使用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、25%腈菌唑2000倍液,每10天一次,连续喷施3次。
炭疽病:发病初期喷洒47%春雷·王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、30%碱式硫酸铜悬浮液600倍液、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。
白腐病:喷洒47%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、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,每12天一次,连续3次。
虫害防治
绿盲蝽:使用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500~2500倍液防治。
蚜虫:用0.5%苦参碱水剂850~1650倍液防治。
红蜘蛛:用0.5%苦参碱水剂220~660倍液防治。
食心虫:6月上旬、7月上中旬交替使用35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000~10000倍液、20%氰戊菊酯水乳剂2000~2500倍液。
棉蚜:6月喷施1.2%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、菊酯类农药1500~2000倍液、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,间隔一周防治一次,连续3次。